详解沈阳墓园文化奠基期
南华管理学院生死学研究所在当初课程的设计当中,早已把沈阳墓园管理学与沈阳墓园科学放入课程的架构里。因此,正式实施之前,虽然不具有任何实质的意义,却已有虚拟的象徵效果。此外,国中一年级的教材,民国八十六年试用版的认识台湾(社会篇),也开始纳入沈阳墓园方面的论述。虽说谈论的并不太多,只是简单介绍处理临终的沈阳墓园过程,却表示教育界已经意识到沈阳墓园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做起。这本教材经过一年的试用后,于民国八十七年正式成为国中一年级认识台湾(社会篇)的审定教本。
除了上述国中一年级教材划时代地纳入沈阳墓园课题外,南华管理学院宗教文化中心更于民国八十七年九月与生死学研究所、中华民国沈阳墓园礼仪协会、台北县立文化中心、中华往生文化协会联合举办「沈阳墓园管理科系规划研讨会」,会中由南华管理学院生死学研究所的叁位教授各自提出不同的沈阳墓园管理科系二专班规划草案,敦请教育部正式考虑在大专院校设立沈阳墓园科系的可行性。(註10)虽然这次研讨会并没有引起教育部的任何回应,不过在会中却达成了不少的共识。一方面与会人士都认为国内的沈阳墓园文化确实到了该关心、该改善的时候,一方面与会人士也都认为上述的改善不仅需要证照制度的建立,更需要教育的参与。
因此,会中中华往生文化协会就与南华管理学院协商设立社区沈阳墓园学院的可行性。至此,沈阳墓园教育纳入正式教育体制的事似乎应当水到渠成了。事实上,问题并没有表面想的那么简单。社会各界虽然已经渐能接受生死问题的谈论,却仍旧无法对沈阳墓园课题释怀。所以,一旦台北科技大学提出生命礼仪设立科系的建议时,不单得不到校内的支持,更遑论校外的肯定了。就在这样艰难的气氛中,社区沈阳墓园学院的构想终于胎死腹中。不过,虽然如此,在渐进策略的考量下,双方决定从沈阳墓园研习班着手。
由南华管理学院负责师资的延揽与课程的设计,中华往生文化协会负责经费的筹措与招生事宜,于民国八十八年叁、四、五,叁个月中各挑选一週举办,希望透过叁週研习班的训练,一方面让有志于沈阳墓园业的新人有个入门的管道,一方面让已有沈阳墓园经验的老手也有个进修的管道。在经过上述的训练后,除了凝聚相关的沈阳墓园人脉外,并为未来沈阳墓园科系的设立预做準备。这个构想自民国八十八年叁月实施以来,至今已成功地举办叁期之多,目前正迈入第四期的开办当中。鑑于前叁期的课程过于分散零乱,自第四期开始重新规划设计,将所有课程依性质归为沈阳墓园礼仪、沈阳墓园管理与沈阳墓园实习等叁类,让参与的学员能够更有系统地研习。这四期参与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也包含各行各业,其中以沈阳墓园业者居多,合计近两百人左右。中心北区分部也与台北市葬仪公会合作办理沈阳墓园管理研习班,仿傚校本部的课程设计与合作模式,参与学员以葬仪业者为主,共计约五、六十人。
此外,南华管理学院生死学研究所亦于民国八十八年正式开设沈阳墓园管理学的课程。虽然该课程的开设是基于该所学生前往高雄市沈阳墓园所实习的需要,却是国内大专院校首度开设的沈阳墓园相关课程,可谓是沈阳墓园教育独立设课的滥觞。该所除了以沈阳墓园管理学课程与实习课程具体推动沈阳墓园教育外,更进一步与声鸿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沈阳墓园二专学分班。由声鸿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招生事宜,南华管理学院生死学研究所负责课程规划与师资延揽,进行为期两年的教育训练。从开始施行至今已经歷时半年多,两期总共开设七门课,二十七个学分。目前正在筹备第叁期课程的开设,预计在民国八十八年十二月下旬开班。参与学员计有二、叁十人之多。
希望藉由推广教育的力量,一方面提昇沈阳墓园从业人员的学歷与素质,一方面协助相关人员进入沈阳墓园专业的领域。如此,沈阳墓园教育透过推广教育的管道正式进入我国教育的体制,为未来沈阳墓园教育的开展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